满怀热爱勤耕耘 潜心建设铸精品
——记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主任杨利林
图为杨利林在介绍隧底处理方案。杨梦旗 摄
苍山脚下、洱海之畔,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施工黄金季,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
前期审查、现场调研……在忙碌的施工现场,每天可以看到一个面色黝黑的忙碌身影,他就是杨利林。作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主任,杨利林参与开通大临铁路、丽香铁路等8条新建铁路,牵头组织破解技术难题120余项,持续为铁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惧挑战,铁道线上展作为
云南大理,是滇西交通要道,大瑞铁路、大丽铁路、昆楚大铁路等多条铁路在此交会,也是杨利林的家乡。2003年,大学毕业的杨利林怀揣着满腔热情,投身火热的铁路建设工作中。
刚工作的几年里,杨利林跟着建设团队穿梭于多个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不畏风吹日晒雨淋,争分夺秒抢工程进度,确保这些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推进。他的意志也从中得到磨炼。
2020年12月30日,大临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云南省临沧市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杨利林感慨万千。2020年初,随着确保大临铁路年底开通运营的冲锋号吹响,他所在的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作为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立即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节点,全力保障开通任务,而他则带领团队全面负责大临铁路的铺架工作。
很快,他们就迎来一项重要挑战。“当时工期紧张,但大临铁路的杏子山、红豆山、白石头、大邦五、石房子等多个隧道还未贯通,从一个方向铺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我们需要制订一套更合适的铺架方案。”杨利林回忆道。于是,他和团队成员连续驻守在大临铁路铺架现场,白天在现场盯控铺架作业,晚上带领专业技术人员研究铺架方案,最终决定在“以大仓、云县、临沧为辐射点,公、铁架梁互补,人机混合换铺”总体铺架方案基础上,根据隧道完成节点科学动态地调整细化铺架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督促施工单位按方案适时补足资源。之后,他便带领团队以空间换时间,打通铺架关键线路,38天完成9孔T梁架设、133.6公里长轨换铺、15万立方米道砟装卸,确保了长轨换铺节点按计划兑现。
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天堑变通途。多年来,一条条铁路线,记录着新中国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铁路人的辛苦付出。
2023年11月26日,丽香铁路通车运营,这项工程也凝结了杨利林很多心血。在丽香铁路建设项目中,虎跳峡金沙江铁路大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该桥全长882.5米,桥面离江面垂直距离约250米,相当于80余层楼房高度,主桥采用悬吊上承式钢桁梁悬索结构,大桥两端均与隧道连接。
据杨利林描述,在铺设线路过程中,受热胀冷缩影响,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桥梁中跨拱顶标高就会随之变化,进而影响线路铺设的精准度。在此情况下如何让线路达标,成为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杨利林带着技术人员以及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蹲守在现场,仔细观察分析着数据的变化。他说:“我当时提出应该测量相对标高,初步确定线路起拨量,再利用计算机分析拟合,一旦拟合就能确保线路达标。”考虑到测量方法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影响,杨利林决定让两个测量队分别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测量。“最后两种方法测量出来的数据差值在2毫米以内。”他兴奋地表示,“我们又用计算机拟合了一下,是没问题的,当时大家都非常激动。”这个方法也在之后的实地铺设线路工作中得到验证。
工作多年,杨利林不惧挑战,带领团队扎根铁道线,打造了众多精品项目,先后参与了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控制、邻近营业线边坡控制爆破、营业线路基注浆加固、软基处理、改良土等12个课题的研究,为铁路建设持续贡献了力量。
探索实践,巧为站场解难题
神州大地,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钢铁巨龙风驰电掣,一座座铁路站房星罗棋布。多年来,杨利林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实践,在线路建设的同时,也为站场建设贡献了慧心巧思。
丽江站既有路堑扩宽工程是杨利林近年来参与的一项重点站场建设工程。根据站改工期安排,路堑扩宽施工工期仅有20天。为保证工程进度,路堑扩宽所需石方必须采取爆破方式开挖。当时,爆破区位于丽江站大理端咽喉区,平行分布在既有铁路左右两侧,爆破环境非常复杂。“传统的深孔、中孔爆破法容易引发飞石、滚石、溜坍,我们必须找到新的爆破方法。”杨利林说。为此,他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深入现场调研,对爆破参数进行周密计算调整,从爆破作业面和爆破体量大小,到孔位及深度布设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最终,他们研究出了一套成熟可行的方案,即利用预裂与浅孔松动联合微差控制爆破技术进行大规模爆破施工:边坡采用预裂爆破方式,主体采用浅孔松动爆破方式,线路侧预留岩墙做防护,有效解决了爆破震动、爆区飞石、滚石、溜坍等影响运营线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的问题。
“老杨为站场建设付出了很多心血。”“他身上总有那么一股韧劲,一心带着大家解难题。”……同事们谈起杨利林,言语间总是流露出对他的赞美与敬佩。
在昆明南站施工过程中,站场旁的施工便道经常尘土飞扬。该区域膨胀土的含水率高,亲水性强,且现场无翻晒条件,如果直接采取包芯填膨胀土的方法,既影响工期,又很难控制质量,长此以往将出现建筑物变形的风险。对此,杨利林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带领参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现场条件,尝试通过往膨胀土中添加隧道弃渣快速提升膨胀土压实强度。然而,周围隧道每日的出渣量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隧道弃渣改性大面积膨胀土成了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他带领团队成员驻扎现场,不断试验和改进,最终确定了“隧道弃渣+膨胀土”物理改良中和含水率填筑法的最佳隧道弃渣掺量。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大幅提高了现场施工进度和填筑质量。
数十年如一日,杨利林不断用慧心巧思破解着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持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周密考量,深谋远虑出精品
“唯有从长远发展角度周密考量,把各个细节做好,才能提升工程总体质量。”谈及参与的重大工程项目,杨利林眼中闪光地说,他的成功建设经验之一就是“打造精品需要深谋远虑”。
位于昆明南站西侧的白龙潭水库是昆明市水源的重要储备地,兼具防洪、灌溉、农业生产、绿化、景观等功能,而位于东侧的白龙潭泉水则每天源源不断地汇入水库。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昆明南站设计为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昆明干湿季节分明,雨季排水量大,需要考虑到雨污顺着泉水汇入水库等情况。因此,在昆明南站建设之初,如何兼顾工程施工与水源保护、环境保护成了摆在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杨利林积极组织设计方案研究,带着团队成员频繁深入现场踏勘,并与施工单位、地方政府多次对接,反复比选方案,最终确定了排水总体方案,即将雨污分流进入市政管网,白龙潭泉水汇入白龙潭水库。经过长年累月的验证,这个方案已在水环保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随着参与的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杨利林慢慢养成了周密考量、深谋远虑的习惯。
2021年11月6日,大临铁路小湾东站正式开通运营,接入全国铁路网。这是全国首个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特别设立的火车站。
小湾东站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湾东镇澜沧江江畔,一半建在隧道里,一半建在大桥上。考虑到降低铺轨后天桥上跨工程线的施工风险,杨利林针对天桥钢桁架结构及现场作业场地狭小的实际情况,思索着一种全新的桥梁组装方式。他带领团队成员每天蹲点现场进行课题调研,回到驻地后立即组织专家、团队骨干讨论分析,一周下来仅记录内容就积攒了厚厚一大摞。“当时,我们还面临雨季施工难、材料进场难、有效作业时间短等诸多困难。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我们反复模拟试验,一有新想法、新思路就找施工方沟通、论证。”谈及如何破解小湾东站建设难题时,杨利林记忆犹新地说。最终,他带领团队提出了“支架拼装+吊装组合”的施工建议,并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推进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利林和众多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小湾东站顺利开通运营。
当前,杨利林依然带着团队奋战在铁路施工现场。未来,他还会在铁路建设之路上继续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杨利林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部主任,曾获火车头奖章、昆明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云南铁路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采访手记
笃志逐梦 躬行致远
虽已入秋,杨利林办公室里的绿植仍然郁郁葱葱。养绿植一直是他的一大爱好,他觉得绿植是生命力的象征,带给人希望和无限能量。
杨利林有着和绿植一样的秉性。多年来,他坚持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在矢志不渝中坚守初心、在基层一线中淬炼技能。在参与铁路项目建设、牵头组织破解技术难题过程中,他始终为梦想不断拼搏,展现出踏实的工作态度,也终有所获。
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相信只要像杨利林一样怀揣对事业的热爱,每个人都能找到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26-54174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